教養宜慢不宜快
23/3/2015
|
前兩天一位家長在面書多謝我數年前提示她孩子最不喜歡家長說: 「快點…. 起床! 快點做功課! 快點吃早餐! 快快快……. 等等。我亦記起數年前有位家長憶述女兒曾經問她 : 「媽媽,每樣事情是否都要快呢? 」
|
這個女孩的提問真是有智慧啊 ! 為什麽每樣事情都要快呢? 到底家長在急什麽?
我想和香港的社會文化很有關係,香港是一個高度競爭的社會, 講求高效率和高效能. 「慢就會執輸」這觀念深深印在大部份香港人的腦海裏, 因此香港人凡事都要求快, 「贏在起跑線」這精明商家發明的廣告語. 因此不脛而走, 家長竟被此廣告話誤導, 相信幼兒愈早學習, 學得比人多就勝人一籌, 我們不難發現孩子在放學後每天還參加形形式式的興趣班和學習班, 拖著疲累的身軀, 在晚飯後仍繼續做功課, 甚至做功課至深夜! 又或者星期六排滿興趣班,. 他們不明白這做法是揠苗助長, 學興趣班是為了送孩子到名校, 卻奪走了孩子的玩樂時間,及與其他小朋友在沒有參加結構性活動的互動學習方式. 也剝奪了孩子與家人及長輩的相聚時光!
家長若要孩子「贏在起跑線」,孩子會因快得慢, 結果因為家長揠苗肋長,孩子會「輸在起跑線」。每個孩子都有其成長規律, 比如三歲是直覺思維期, 五歲是形象思維, 六至七歲是邏輯思維萌芽期, 八至十二歲是記憶力最好的時期, 如讓充滿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孩子去記憶生字,帶來的後果是想像空間給填滿了!事實上,有許多國家是禁止超前教育,德國的幼稚園教育是教一些基本道德倫理, 學會與人相處;教育專家亦指出幼稚園學小學的東西, 小學上中學的課,到了大學, 反而要補幼兒要學的東西。如家長仍不覺醒, 未來的年青人那能有健全的人格獨立面對社會?
在管教方面, 家長也常講求效率和速度。家長常投訴子女不聽話, 他們期望對孩子說了一遍, 孩子就會明白, 如果她重覆説話內容, 孩子仍不跟他所說的話去做, 他們就會憤怒, 指責孩子不用心、不專注, 甚至不尊重他等等。 很多時家長沒有理解孩子成長階段的特徵 ,不是以孩子可理解的說話來引導孩子, 沒有花心思思考怎樣說,孩子才能明白;亦沒有花時間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不依從他的話或未能做到的原因, 家長以為直接給予指示,孩子依自己的指示做,便能最快完成,且不會出亂子, 而添他的麻煩, 他不知不覺扼殺了孩子思考和發揮創意的機會, 亦會因不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而按自己的假設推論孩子行為的成因來解決問題, 結果只會事倍功半。
有位媽媽投訴兒子的學習態度差, 不用心學習, 他教了兒子十次一條計算時間的數學題,孩子依然不懂, 她感到十分氣憤。原來她不知孩子在運算此數學題遇到什麽困難, 卻重覆用同一的方法向兒子解擇十次。這例子正説明媽媽沒有重視過程去理解兒子的困難, 結果孩子未能理解, 媽媽生氣, 亦影响J孩子的學習情绪。
教育孩子要著眼於過程,在過程用心引導孩子的過程,願意花心思, 運用創意和有耐性教導孩子,期待的孩子的行為自然會出現, 若不重視過程, 表面上行為達標, 實際的根基未有打好。教養宜慢不宜快,家長用慢學的方法指導孩子, 孩子會有快學的成果, 並且會學得好!
李慧蘭@14/3/2015
(歡迎網上轉貼,但請註明作者,如欲文字轉載於任何刋物上,務必徵得作者同意,可電郵: info@coachlee.com.hk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