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ch Lee 大談親子教練如何避免孩子沉溺電子產品 ( 11. 2013 )
19/11/2013
|
如何教育子女並跟他們好好溝通及相處,是極高深的學問,相信已為人父母的讀者定有極大共嗚。現時的生活模式、溝通渠道,接收資訊的方式以至整個社會的大環境,跟此刻年輕父母們小時候經歷的,是完全兩個模樣。缺乏兒時參照,實在為現今的年輕父母帶來很大挑戰。怎樣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接近他們的心,讓孩子們身心都能健康成長,都是父母們希望多加了解的範籌, 我們 UNWIRE 今次特別邀請了資深親子教練 Coach Lee (李慧蘭女士) ,跟讀者分享如何做個i-世代至醒父母。
|
U:unwire.hk U:現今父母教育及跟子女溝通時,常踫到的問題是什麼? 父母教育孩子時,最容易跌入的,就是『權威陷阱』。遇到孩子沒有跟隨他們的想法去辦事時,就即時斷定孩子是『不服從』, 『駁咀』,『反叛』等負面評價,某程度上甚至覺得父權或母權被侵犯,不問因由就即時發出形形式式的指令,希望盡快將孩子的『錯誤』想法及行為糾正過來…這就是父母跟孩子間出現溝通缺囗的起源。父母們發出命令糾正孩子的錯誤,無疑是出於愛,然而因方法錯用而得到反效果,卻是十分常見的事。今時今天,雙親在職,沒能投放足夠時間跟孩子溝通相處固然是問題,但更根源的原因,是父母們根本未曾意識到理解小朋友想法的需要,在發現不妥跟設法糾正之間,明顯欠缺了一個過程,那就是抱著找出孩子想法跟自己有異的探索心,去理解孩子每個行為,每個反應及每句說話背後的原因、邏輯及動機… |
U: 知道妳在熱心發揚及教授「親子教練」,可否告訴我們「親子教練」是甚麼?父母學習成為孩子們的「親子教練」之重要性又是甚麼? 每個孩子都擁有他們專屬的天賦,若父母能正確將之引導、啟發,孩子長大後就能做到最好最快樂的自己,我相信這是所有父母都希望能做到的,對吧!然而,受現今社會的價值觀的影響之下,父母們很容易迷失。愛孩子的心當然沒變,盡力為孩子提供最好東西的意志亦依然堅定,然而對於如何給予,以至給予什麼,概念好像日漸變得渾濁…導致評論孩子對錯的定義變得狹窄,愛孩子的行為變得偏頗,造成現時三歲幼童患上抑鬱,青少年反叛輕生等社會問題的原因。 親子教練 (Parent as coach) 的意思,就是父母以教練的身份及心態去教育孩子,著重的,是建基於父母給予孩子的信任、尊重及同理心的同行關係,透過發問、理解及回應,刺激孩子從嶄新角度思考事情,為孩子開啟一個又一個的思維空間,這就是引導孩子發掘並發揚自己的專屬才能的最佳途徑。談理論總是輕易,實踐卻絕不簡單。我覺得父母們在學習如何成為孩子的親子教練的過程中,最大的得著是讓他們看到自己的盲點,明白作為父母真正需擔當的角式,是透過觀察、相處、溝通、鼓勵,欣賞及讚美,讓孩子做到最好的自己。引導及啟發最多的父母親成為孩子的親子教練,令父母們能做到更好的父母,是我現時最熱心做到的事情。 U: Unwire 的讀者很多都是電子產品愛好者。以為人父母的,相信不少也會憂心電子產品會影響孩子身心發展,可以給我們一點專業意見嗎? 我們實實在在是活於一個流動電子科技膨脹的年代,實在無法亦不必禁止孩子接觸電子科技產品。再者,跟孩子說這是不好的東西,但同時孩子郤又看見這不好的東西常陪爸媽身邊且被經常使用,你認為孩子會懂得處理這個矛盾嗎?其實我個人認為,問題並不在於電子產品,甚至我知道市面上有不少為不同成長階段的小朋友度身訂造的益智遊戲及學習軟件,故此父母們不需要將之視為會侵害孩子的病毒,但這又並不代表父母不須當心,因我相信我們每一位都深明電子產品能令人沉迷的能耐。 引導孩子定立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表,從中令他明白作息有序,玩樂有時,是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的先決條件。在給予孩子們電子產品時,可跟他們約法三章,令孩子從小學習為自己分配生活秩序,及培養他們的自制能力。若能正確使用,我倒覺得這並不是壞事,或許到孩子長大後,他們比父母還懂自制,哈哈! 若不希望孩子長大後變成足不出戶的宅男宅女,就應該令他們知道課後有趣的活動除了電子遊戲,還有很多別的,如唱歌,跳舞,畫畫,運動等等,然而父母們郤又要緊記不要將這些活動視作進入名校網的工具,父母心態一變,事情的結果必定改變。
U:最後,有什麼意見給我們 i 世代的父母們嗎? 有一樣很重要東西,聽似基本簡單,但i – 世代父母的表現確實遠遜於傳統父母,那就是跟孩子的溝通。今天的電子溝通文化,表面上,溝通好像方便了,但實際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過程變得間接,我們的聆聽,回應,甚至與人相處的能力正在減弱中。而且在生活節奏緊迫的情況下,很多的我們跟自己父母的溝通,已萎縮至生活事務上的訊息交流,如在whatsapp 跟媽媽說「 阿媽我今晚唔返來食」,「阿媽我今晚夜返,唔駛等我門」,可想像當這些i-世代年輕一輩要當上別人的父母時,需要調整的心態及需要改變的行為會有多巨大! 要有面對面的相處時間,才能觀察,回應及引導,這是親子教練的核心,亦是每一個父母的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