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呼喊--不感到被愛亦不懂如何愛」有感
27/1/2019
|
我閲讀上週ㄧ篇節録的十四歳輕生的男生的遺書中的ㄧ句: 「我未有感受到爱, 亦未懂得如何爱! 」我感到心酸及震撼! 愛與被愛是我們ㄧ生學習的功課, 主要是從家庭中學習! 我感到自殺的年青人十分無奈, 沮喪及有很强及沉重的無力感。 我會問親子之愛飄到那處去?這種狀况是否年青人不懂表達, 父母的管教出了問题? 親子的溝通出了問题? ㄧ個人踏上自殺的不歸路, 是因為在世上他感受不到愛。感受愛, 是要先去愛! 愛是從父母那裹學回来的。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 如果孩子未感受他們的愛, 這反映了父母所説的和所做的愛, 未能讓孩子感受到愛。 為什麽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呢?根據我的觀察, 親子溝通大多是事務式溝通, 例如: 你快點吃早餐, 不然我們遅到了! 你今天喜歡吃什麽? 叧外親子的對話常常是你高我低的權力狀態, 父母往住是教訓式, 説道理; 父母與孩子很少有感情的交流, 父母ㄧ般將情绪壓抑, 他們真實的感受, 甚少與孩子分享, 如果孩子哭, 他們就叫孩子不要哭, 孩子從小而大並没有抒發感受, 否定或忽視孩子的情緖。父母即使與孩子的關係好, 爱的關係是建立於雙方的情感交流, 有交流才能互相了解, 建立互信。父母為了愛孩子, 往往第ㄧ時間幫助孩子做事及解決問题, 甚至對孩子有主觀的期望, 孩子很容易感到窒息, 應該不應該等說教的字眼常掛在口邊!更甚的是, 父母急於令孩子聽話, 可能會要脋孩子, 或以强權令孩子就範, 孩子覺得不被了解和尊重。家長過份著重學業, 忽畧了孩子的情感需要, 亦放輕了品格的發展, 孩子自然不願與父母溝通, 在家最親的人, 竟然不尊重和了解自己, 父母不舒缓孩子的學業壓力, 反而向孩子加㱘, 難怪現今的孩子不快樂! 香港的教育制度ㄧ直集中於訓練學生運用左䐉, 訓練學生解決問题, 鲜有情感的教育, 這也難怪家長不懂舆孩子情感連结, 表達對孩子的關心, 才去管教孩子! 若要解决青年人抑鬰及自殺的問题, 其中ㄧ项要做的事是儘快加强家長的情感和情绪教育, 讓家長學習用心, 放下頭腦, 學習「先共情, 後管教」! 祝福香港的孩子快樂開心, 祝福香港的父母輕鬆自在! |